热镀锌圆钢和扁钢的制作生产需满足材料选择、工艺控制、质量检测及环保安全等多方面要求,具体如下:
一、材料选择与预处理
基材要求
圆钢和扁钢需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碳素结构钢(如Q235、Q345)或合金钢,确保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达标。
扁钢规格通常为宽12-300mm、厚4-60mm,截面呈长方形带纯边,长度5-15m,可替代中板直接焊接。
预处理工艺
脱脂: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钢材表面油污、铁粉,提升镀层附着力。
酸洗:使用盐酸等溶液去除氧化皮和锈迹,确保表面清洁。
水洗与助镀:酸洗后需水洗,并涂覆助镀液(如氯化锌-氯化铵溶液),防止钢材再次氧化。
烘干:助镀后烘干钢材,避免水分影响镀锌质量。
二、热镀锌工艺控制
锌液参数
温度:低碳、低硅钢热镀锌时,锌液温度宜控制在440-465℃;高碳、高硅钢需在480-530℃高温区间镀锌。
成分:锌液中可添加镍(0.03%-0.05%)或铝(0.007%),以改善镀层性能。例如,镍合金可替代锌镍合金,简化添加流程并减排降耗。
浸锌操作
时间:浸锌时间直接影响镀层厚度和表面质量,通常控制在0.5-2.5分钟。大型工件(如钢板厚度>10mm)需延长至3分钟以上。
速度:工件进入和提出锌液的速度需适中。进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锌液飞溅,提出速度过慢则影响镀层厚度均匀性。
后处理
扒锌灰与捞锌渣:定期清除锌液表面的锌灰和锌渣,防止镀层表面出现颗粒或粗糙。
冷却:镀件提出锌液后,需空冷数秒去除锌瘤,再立即浸入25-45℃水中冷却,避免空冷时间过长导致镀层灰暗。
钝化与涂油:根据需求进行钝化处理(提高耐腐蚀性)或涂油(防锈和润滑)。
三、质量检测与标准
镀层厚度
根据GB/T 13912-2002标准,镀层厚度需满足:
工件厚度≥6mm时,平均厚度>85μm,局部厚度>70μm;
3mm<工件厚度<6mm时,平均厚度>70μm,局部厚度>55μm;
1.5mm<工件厚度<3mm时,平均厚度>55μm,局部厚度>45μm。
镀层过厚可能导致表面粗糙、附着力下降,尤其在含硅、磷较高的钢材中更难控制。
外观与性能
表面质量:镀层应均匀、光滑,无漏镀、气泡、裂纹等缺陷。扁钢需两侧边垂直、菱角清晰,表面光洁度达标。
附着性:镀层与基材结合牢固,无剥落或脱落现象。
耐腐蚀性:通过盐雾试验等检测镀层的耐腐蚀性能。
尺寸精度
扁钢需采用连轧工艺和自动活套控制,确保尺寸精度高(如三点差、同级差优于钢板标准),板型平直。
冷剪剪切,长度定尺精度高。
四、环保与安全要求
环保措施
配备酸雾回收、锌烟处理和废水循环系统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
使用环保型助镀剂和钝化液,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
安全操作
锌液温度高,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、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烫伤。
锌烟和酸雾可能对人体有害,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作业。


当前位置: